时间:2022-09-07 23:15:51 | 浏览:537
一、拟命名、更名的道路街巷、桥梁
(一)道路街巷
1、上林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规划路,南至金宜大道,与广福路相交。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段途经龙村上林屯,以屯名命路名。上林为1950年前建村,由都安人迁建,位于原光复林场上方,故名。读音:Shànglín Lù。
2、马泗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金宜大道,南至高家堡西路,其南即唐至明清时期宜州城郊著名古村马泗村。
地名文化内涵:马泗,是宜州唐至清代著名的古村落。马泗岩,古称观岩,岩前曾有西原太子庙,纪念唐代宜州太守苏仕平为民除暴功德,今古碑尚存,其庙额匾是宜州地方第一块匾牌。明代中国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到宜山旅游考察,在去考察粵西名山多灵山返回县城途中,专门考察了观岩岩洞地貌,并作了详细游记,称赞观岩“水与山合,其妙如此”。明崇祯年间,中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江西临川人汤显祖族孙汤乐晋偕见到庆远经商,流连宜山,其兄返赣,汤乐吾留寓宜山,定居马泗村,其子孙累代科名,裔孙汤廷诏于道光二十年登庚子科进士,是宜山县清代两名进土的第一位登进士者。抗战时期的1945年初宜山沦陷期间,马泗地方青年曾在此抗击日军,今弹痕犹存。读音:Mǎsì Lù。
3、永顺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金宜大道,南至庆远镇高家堡西路对应庆远镇龙村地辽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为宜州经济振兴点,经济振兴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故以“永”字起头,“顺、泰、安、定”四字从西向东排列为路名,寓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按顺序该路为第一条,另,“永顺”为宜州古地名(明弘治六年(1493年)设永顺长官司),也从另一方面传承了地名文脉,故名“永顺”。读音:Yǒngshùn Lù。
4、永泰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金宜大道,南至庆远镇高家堡西路对应庆远镇宜畔村杨满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为宜州经济振兴点,经济振兴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故以“永”字起头,“顺、泰、安、定”四字从西向东排列为路名,寓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按顺序该路为第二条,另,“永泰”为宜州古地名且沿用至今(今有永泰河),也从另一方面传承了地名文脉,故名“永泰”。读音:Yǒngtài Lù。
5、永安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金宜大道,南至庆远镇高家堡西路对应庆远镇宜畔村满堂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为宜州经济振兴点,经济振兴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故以“永”字起头,“顺、泰、安、定”四字从西向东排列为路名,寓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按顺序该路为第三条,另,“永安”为宜州古城门名(永安门),也从另一方面传承了地名文脉,故名“永安”。读音:Yǒng’ān Lù。
6、永定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金宜大道,南至庆远镇高家堡西路对应庆远镇宜畔村北流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为宜州经济振兴点,经济振兴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故以“永”字起头,“顺、泰、安、定”四字从西向东排列为路名,寓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按顺序该路为第四条,另,“永定”为宜州古地名且沿用至今(明弘治六年(1493年)设永定长官司,今有石别镇永定村),也从另一方面传承了地名文脉,故名“永定”。读音:Yǒngdìng Lù。
7、周水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龙江河南岸,南止龙溪路西段,中与金宜大道交汇。路之起点处龙江河南岸一带域地,原为庆远镇园村村委辖域,今属庆远镇江头村。
地名文化内涵:周水,龙江古名,《庆远府志》(清道光八年辑点校本)“按《水经》云:存水出犍为存鄢县,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该路北临龙江,以古江名为路名。读音:Zhōushuǐ Lù。
8、江高路
地理实体概况:在宜州城西经济开发区域内,北起龙江河南岸江滨路西段,南至庆远镇高家堡西路,与金宜大道、龙溪路、中山大道西屏路交汇,道路南北贯通。
地名文化内涵:龙江,源于贵州省三都县,经南丹县、金城江区,在宜州德胜镇如境,自西北而东南贯穿宜州境域之德胜、怀远、庆远、洛西、洛东、三岔6个乡镇,境内全程108千米,流域面积116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22.04亿立方米,千万年来,龙江河滋养哺育着宜州苍生百姓,是宜州的母亲河。高家堡,是庆远镇古村落,明洪武年间(1368—1399),山东青州益都人高林迁建,为600年的古村落。以“江高路”命名,取龙江、高家堡各一字,既是道路域内地理实体位置的标志,更有感恩龙江母亲河之敬意和纪念庆郡古村落文明史之寓意。读音:Jiānɡɡāo Lù。
9、彭岭溪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金宜大道,南止龙溪路西段,与电厂路交汇。原为金宜大道通往宜畔村的乡村公路,路口处有小溪(彭岭溪)自南而北汇入龙江,金宜大道有跨溪路桥。沿路口南往,有立新屯、宜畔屯、鹏(彭)岭屯。
地名文化内涵:彭岭溪,因流经彭岭(鹏岭)而得名。明崇祯十一年(1638)农历三月初二,徐霞客考察永顺司域之多灵山返回县城,在黄昏之时回到距县城五里地,见“有小观(即观岩,亦称仙女岩)之水,穿地峡而北”。再行走又二里,“踰岗而下,复得石壑,(水)或断或连,此乃彭岭桥之水,自九龙来。”此溪流记载于《徐霞客游记》中,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读音:Pénglǐngxī Lù。
10、宜岑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起黄莺路,东至龙岗路。北靠山水宜人小区,南连市民文化公园、区公安分局等。市民文化公园为宜州标志性地理实体。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南侧的市民文化公园于2010年兴建,2011年8月竣工。2012年岑溪市人民政府赠与宜州市一块花岗岩作为广场地名标志,上刻“市民文化公园”,落款为“中共岑溪市委员会、岑溪市人民政府赠”,象征着宜州与岑溪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为纪念宜、岑两地人民的长期友好,故名。读音:Yícén Lù。
11、豆腐桥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龙溪路,南至东屏路。与虹桥路、中山大道相交,东侧是规划路(下桥路),西侧是共和路、解放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段起点处为豆腐桥居民点,故名。豆腐桥,因村旁有一小桥,1950年前后该地居民大多以卖豆腐为生而得名,以桥名命路名。读音:Dòufǔqiáo Lù。
12、桥东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龙溪路,南至日虹路。与中山大道、东屏路相交,东侧是浙大路,西侧是豆腐桥路。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段位于豆腐桥东面,故名。读音:Qiáodōng Lù。
13、宜苑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江滨东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城中东路、龙溪路、中山大道东段、东屏路、日虹路、鹤岭路交汇,道路起始处为明代庆远府城东门外三里桥处,即今城中东路终止处。
地名文化内涵:三里桥(古为石拱桥)在今城中东路东面终止处,桥东端地域为解放军某部驻宜闲置地。三里桥东北百米处有小土丘,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庆远知府商盘倡建的“宜苑”。“宜苑”是宜山古代第一个官家园林,有掩映于碧绿丛中的五同开两层阁楼,可容百余人,上下四周有宽阔回廊供人凭栏览胜,楼前草坪外,有二层亭台,名“百花亭”,为宜山地方文化胜地。乾隆五十一年(1785)庆远知府林虎榜、宜山知县葛洪范重修。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秋,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到宜山办学,浙大校舍设于“宜苑”处,1939年2月,日军18架飞机3次轰炸宜山县城,并以浙大校舍为目标,校舍中炸弹108枚,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多被炸毁,虽只有3名学生受伤,但财产损失惨重,浙大被迫到城郊附近乡村筹建校舍,至此,“宜苑"萧条颓败,沦为荒野。解放后,这里曾设为宜山军分区驻地。二十世纪60、70年代,这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野战医院,医院迁走后的1980年起,这里为驻军单位。读音:Yíyuàn Lù。
14、文昌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江滨东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城中东路、龙溪路、中山大道东段、东屏路、日虹路、鹤岭路交汇。
地名文化内涵:因该路位于文昌社区,宜州区第一中学在文昌社区辖区内,以文昌为名,寓意文风昌盛,故名。读音:Wénchāng Lù。
15、大塘堡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江滨东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城中东路、龙溪路、中山大道东段、东屏路、日虹路交汇。道路起始处为清代庆远府城标营东北端,南至高家堡东路,此路之南北线间,有明清时期庆远郡城(亦是宜山县城)东南最近郊的古村大塘堡村。
地名文化内涵:大塘堡,因村前有一大水塘而名之,大塘堡为宜州古村落,清《庆远府志》载其村名为大墙堡,民国初《宜山县志》载其村名为大祥堡。村庄建于县城东南田垌边一个缓坡矮岭北,村子面向城区,环村东、北、西三面为土地肥沃、水源丰盈的田畴,历为物丰产富之地,村民多姓周、黄,多出人才。清《庆远府志·选举志》“武举”目有“周栋,宜山人,乾隆壬子科第十六名。周械,宜山人,乾隆甲寅科第四名”之载,大塘堡周氏祖墓碑刻亦记载有周栋、周域的武举中举之事,证明周栋、周械都是大塘堡周姓家族先辈;又,出生于1905年,曾任广西学生军总队长、投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后任广西第二行政督察区保安副司令、第四十六军一一八师少将参谋长的周竞将军,其家祖、父辈就是大塘堡周氏族人。又,清末时期,大塘堡周氏家族修建由大塘堡到县城小南门的石板路,极大方便城乡出行者。抗战期间,许多外省和桂东南地区的难民流入宜山,不少难民在大塘堡安身落户,村落增大。如今,大塘堡村周、黄姓后人皆多有建树者。读音:Dàtánɡpù Lù。
16、兴贤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江滨东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城中东路、龙溪路、中山大道东段、东屏路、日虹路交汇。道路起始处为庆远府古城东门外龙江河南岸乱石花,过宜山古城东二里的兴贤桥,再南直至至高家堡东路。此路之北段皆为石花地貌,间有明代庆远府古桥兴贤桥。
地名文化内涵:北宋初年,宜州古城已有从柳州经宜州往贵州的驿道相通,并成为滇黔的朝贡路线,兴贤桥就是州城东郊的一座石拱桥。明弘治问宜山知县李谧重修。清康熙间桂林府通判、中国清代文学家汪森著、专辑广西史料的《粤西文载》辑录有宜山县重修兴贤桥之事,而宜山人宋澍有《兴贤桥记略》专门记述李谧重修兴贤桥之事。解放后,兴贤桥曾改为木桥,二十世纪70年代起,县城往东方向公路改道,此桥废弃。兴贤桥为宜山县城“东路最为冲要”(见《宜山县志·水》),自宋初至解放初期,对宜山县东西陆路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名“兴贤”同时也寓意太平盛世贤人辈出。读音:Xīnɡxián Lù。
17、红棉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新规划路22号(龙江北岸马安村委木棉屯),南至高家堡东路,跨龙江河上的规划桥(木棉桥),与龙江河北岸规划路21号、27号,南岸江滨东路、规划路28号、中山大道东段、日虹路交汇,终于高家堡东路。
地名文化内涵:木棉屯,是庆远镇马安村委辖自然村,清光绪初年覃姓人家迁建,因村头有数棵大木棉树而名。木棉树,别红棉树,木棉科落叶乔木,树干高大,是中国南方特产。木棉树其高大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壮观,其花开季节,一派生机勃勃,花艳而不媚俗,其红色,犹如壮士风骨,象英雄的鲜血染红树梢,花谢落地,花色不褪,花不萎靡,似英雄道别尘世,故木棉花又称英雄花。宜州地方,有史以来就是不俗之地,历代英雄辈出,士人涌现,极具木棉风骨,故名。读音:Hóngmián Lù。
18、源丰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江滨东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中山大道东段、日虹路交汇。此道路北部起点东约50米处,是源永定土司东北过庙门村北流汇入龙江河的洛蒙河出口。溪流由南而北,流经东门外石花地最东,在距龙江南岸300米处将柳州进庆远郡城的古驿道间断,官府便在此修建石拱桥以贯通,石桥古名“原丰”。以古桥名彰宜山地方“龙死不旱年年有收”之意,将“原丰”改为“源丰”。
地名文化内涵:原丰桥,是北宋时期柳州到宜州直通滇黔的驿道,是宜州郡城东门外的第三座石拱桥。桥跨小河,是源于郡城六十里永定土司东北的洛蒙河最北段。桥之南面,土地广阔,水源充沛,是一片永保丰收的田畴,有“龙死不旱,年年有收”之历代经验,故宜山民谣有“天下大旱,此地半收”之言。如今,宜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辉煌成就,宜州人民铭记党恩,奋斗不息,建设幸福壮美乡村,党的领导是人民生活永远丰裕的源泉。读音:Yuánfēng Lù
19、三甫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龙溪路东段,南至高家堡东路。与中山大道东段、日虹路交汇。道路由北而南,沿途有庆远镇东屏村委之王家甫、屯丈、姚家甫、李家甫诸村屯。
地名文化内涵:王家甫、屯丈、姚家甫一带地域,清以前属宜山县都岭里,是县治地所在地,各村屯皆上百年历史,因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以上村屯即将从地图上消失,为传承地名文脉,建议命名为三甫路。读音:Sānfǔ Lù。
20、南圩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规划路(清源路),南至高家堡东路,与中山大道东段相交。
地名文化内涵:民国八年版《宜山县志》(点校本)载有“南圩”,“南圩”在南城外,“夏月豆麦所聚”,为旧时宜州城区东南部主要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现以古地名为路名。读音:Nánxū Lù。
21、青鸟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起龙江街南端,东至歌源路(规划路),整条道路由龙江街南端一直沿青鸟山南麓向东延伸。
地名文化内涵:青鸟山,宜州城区龙江河北岸名山,坐落于县城龙江河北岸的一座历史名山,相传青鸟常飞至,山产异草,宋代有寿福庵于其上,明代徐霞客游历宜山时曾将青鸟山记于《徐霞客游记》中。“青鸟朝云”是宋明时期庆远府郡城“宜阳八景”之一,地方文化标志。明代宜山县举人高应旸曾任浙江龙游教谕,再迁奉化知县,廉干有为,士民拥戴,当地百姓立祠纪念。高应旸有著作一部,名《青鸟山人集》,以表明自己家乡籍贯,《青鸟山人集》被《广西通志》收录。读音:Qīnɡniǎo Lù。
22、铁城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北起规划路17号(红棉路)北端,东南至规划路18号(歌源路)北端。道路自西北向东南沿古城峒山南麓延伸。
地名文化内涵:铁城山位于县城东北三里龙江河北岸,山势延绵,环山峭壁悬崖,内有广阔峒场,“可容万灶,飞泉石井,取汲不竭,地险无逾此”,南宋宝祐三年(1255)宜州知州云拱在此筑城以备战蒙古军队。城成,静江军通判黄应德作《宜州铁城记》并镌刻于山隘出口处摩崖上。因蒙古军队未经宜州却换了南宋王朝,铁城从未启用,无兵无民无战事,只留千古奇谈。后人将铁城遗址称“古城峒”,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有“岭南才子”之誉的广西象州人郑献甫在宜山任书院山长时写有《游古城峒诗》,宜山岁贡陈元迪亦有《铁城紫霞洞记》,都极备铁城险峻幽奇。读音:Tiěchénɡ Lù。
23、马草塘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规划路22号(铁城路)其山(小山名)南麓,南至龙江北岸规划路27号(独山路),整条道路贯穿马草塘自然村之南北。
地名文化内涵:马草塘屯,是庆远镇马安村委辖自然村落,西邻木棉屯,北靠其山,南达龙江河北岸,清光绪初年由覃姓人建村,村前有一大水塘盛产马草,故名。宋宝祐三年(1255年),宜州知州云拱奉命于宜州郡城龙江北岸东3里处月亮山内营建州城以防蒙古军从云南入桂,山内为内城,山外为外城,外城于木棉、马草塘处设驻军营房临江扼守。明代以后,木棉、马草塘沦为荒地,清代始建有村落。解放后的1965~1979年,马草塘一带有驻军部队,“文革”期间,宜山县革委会的一些重大会议曾在马草塘召开,宜山县“五·七大学”亦创办于马草塘,马草塘地名在宜山县域有一定知名度。清末至今,“马草塘”地名已经延续百余年。读音:Mǎcǎotánɡ Lù。
24、马安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起规划路24号(马草塘路)中段,东至规划路26号(歌源路)中段处,整条道路自西向东贯穿马安村东西。
地名文化内涵:马安村,村边有小山形似马鞍,山名马鞍山,村亦以山名,因“鞍”“安”同音,村名“马安”,有使村居者安居乐业之义。该村于清康熙初年由外乡人邓氏迁建,至今史逾三百余年,是宜山城区东北隅古村落。读音:Mǎ’ān Lù。
25、师训路
地理实体概况:东北起规划路22号(铁城路),西南至龙江北岸规划路27号(独山路),整条道路贯通马草塘村之南北。1965年至1979年,此地曾为解放军某部驻地。1976年4月,开办在宜山县中的师范班从县中分析出,迁到此地设校上课,同时,宜山县革委亦在此开设理论、财会、农业、医务、文艺、教师等系统培训班,聘请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一时成为宜山县师资培训基地,1980年,师范班才迁回县城北蓝靛村新校址。
地名文化内涵:师训路,其整条道路贯通马草塘村之南北,1965年至1979年,此地曾为解放军部队驻地。1976年4月,宜山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设在宜山县中的县师范学校分析出来,在此设立“宜山县师范学校”。因学校中有许多部队闲置的营房,县革委即充分利用校舍场地开办政治理论、农村财会、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文艺宣传、小学教师等培训班,聘请教师授课,进行业务培训,这里一时成为宜山县各行业业务知识培训基地。读音:Shīxùn Lù。
26、歌源路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东西走向规划路22号(铁城路),南至规划路27号(紫霞路)东端。
地名文化内涵:宜州是唐代歌仙刘三姐故乡,在马安村马安屯南部建有歌仙庙,传下枧河为刘三姐传歌流域,流河寨为刘三姐故居,是广西山歌的发源地。道路东临下枧河,北靠流河寨,流河寨南侧有歌仙庙,故名。读音:Gēyuán Lù。
27、紫霞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起规划路17号(红棉路),东至规划路26号(歌源路),南临龙江河。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西北有古城峒,古城峒其中有大型摩崖石刻,在“紫霞洞府(岩洞)”内有宋刻《七曲帝君序》,为宜州名胜古迹。读音:Zǐxiá Lù。
28、清源路
地理实体概况:西起龙溪路,东至南圩路(规划路),与规划路13、14、15、16、17、18、19号相交,终于规划路20号。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段西北为宜州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滤净化后成为可以循环利用的水源,“清源”意为清洁污染源,又寓意正本清源,故名。读音Qīngyuán Lù。
29、泉溪巷
地理实体概况:北起凉泉巷,南至龙溪路。沿途有区第二幼儿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地名文化内涵:该路段为连接凉泉巷与龙溪路的一条小巷 ,凉泉巷与龙溪路各取一字,故名。读音Quánxī Xiàng。
30、迎宾大道(更名)
地理实体概况:原称二桥路,北端为状元桥(原称龙江二桥)。1996年始建,2008年扩建为双向6车道,路幅宽度达60米,中间有绿化隔离带,两侧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全长2600米,南端至宜州火车站。
地名文化内涵:宜州火车站位于路的南端,正对该路,意寓迎接八方宾客。读音:Yíngbīn Dàdào。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今日,长沙市公安局通报了望城区“4.29” 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相关情况,房主、设计施工负责人等9人被刑事拘留。据通报,望城区“4.29” 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发生后,长沙公安机关迅速。
8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长沙市望城区第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受中国共产党长沙市望城区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团委托,区委书记张作林主持会议并讲话。张作林指出,第三届区委班子,受命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望城撤县设区10周年的重要时刻,承
日前,惠城区决咨委在西湖大剧院召开区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专题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领导占必佑、刘红光、邹忠平出席会议,区决咨委成员单位及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翟树宇为受聘专家颁发了证书,并与专家进行座谈
关于暂时关停榕城区相对密闭场所的通告榕防疫指办通﹝2022﹞1号当前,国内本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复杂,3月17日我区报告1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在榕城区活动的通报。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全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即日起全区棋牌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退伍时9月2日上午蕉城返乡退役军人接待服务站(万顺叫车宁德分公司动车站实体店)迎来了第一位蕉城籍“客人”“父母都去出差所以没能来接我,看到你们真的挺感动。”江苏无锡归来的退役士兵陈晓康刚下火车,就被蕉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蕉。
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道前京村京润锦园为拆迁安置“两无”小区,于2020年建成交付使用,住户245户,常住人口960人。以小区实体型党支部为“圆心”,“双轮驱动”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通过“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部+业委会党支部”三级党建全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