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01:13:32 | 浏览:699
韦春艳(左二)到田里体验农耕工作。东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牛年春节的脚步近了,河池市东兰县巴畴乡巴畴村一片祥和:大红灯笼高挂,彩旗迎风招展,村道干净整洁……新上任的90后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生韦春艳正忙着对节前村容村貌进行检查督促,工作丝毫不含糊。
村民们点头称道:“这个娃娃可以呀。”“听说她之前在深圳工作,工资过万呢。能放弃高薪回村,真是难得!”
在巴畴村土生土长的韦春艳,很早就立下了回报家乡的信念。“我是在这儿长大的,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情感。”2014年高中毕业后,她便组织村里的50多名大学生成立了巴畴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每年利用假期协助乡里做好征兵、文艺演出等工作。从那时候起,为家乡父老服务、建设家乡的想法逐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从广西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里并不宽裕的境况,韦春艳先到大城市打拼,补贴家用。但她一直密切关注着家乡发展,2020年,东兰县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消息传来,让她激动万分:东兰县给予人才优厚的经济待遇,我回乡的心更坚定了。
2020年12月,东兰县急需人才招聘会上,韦春艳因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没有成功签约。她不甘心也不气馁,随即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
“为什么不直接考县里?”“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低了!”面对身边朋友的关切和疑虑,她的回应十分坦然和从容:“我就是要从基层做起,打牢群众基础,扎实走好每一步。”
为尽快进入村干部的工作角色,她常常骑着摩托车跑到乡里学习了解相关涉农工作常识。每当村民向她咨询政策,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能代跑代办的就一口应下。她打心底里认为,赢得群众信任要从细节和日常做起。在进行新农合排查时,一些村民反映“明明已交了钱,但卡里却没余额”,她用小本子把问题一一记好,过后再逐一找相关部门解决。
干练的办事风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她在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2021年 1月底,在巴畴村选举大会上,她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村民和村干部的认可和期待,她诚恳地表示:“我希望发挥自己所能,和大家同心协力把家乡建设好。”
巴畴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韦联举认为,充实一些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到村里工作,不仅可以优化班子结构,而且为村子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眼下,韦春艳正琢磨着巴畴村下一步的发展路子。她打算利用在外打拼建立起的人脉资源,为村里多引进一些产业项目,壮大扶贫车间,还要加快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坚定的后备力量。
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储备未来人才,东兰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了《东兰县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激励暂行规定》。2020年,全县累计为高层次人才发放各类补贴300多万元。此外,对回流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户籍问题、医疗就诊问题、技能资格认证和岗位问题都有政策倾斜。
90后返乡女大学毕业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消息,在东兰县传开。采访当天,韦春艳要到县里参加会议,同行的花香乡副乡长韦龙豪说:“春艳现在可是全县的明星啊!”
韦龙豪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同样是东兰县的回流人才。回乡4年来,他从救助管理站普通干部做起,如今已培养成长为花香乡副乡长。韦龙豪坦言,县里对于回流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经过这些年的锻炼,他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更足了。
东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惠新介绍,县里注重将回流人才放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发展一线锻炼培养,通过多岗位学习和多职责加压,不断磨炼人才的政治品格、业绩能力。同时选用人才突出德才兼备,通过定向调研、集中座谈、一对一谈话等形式,加强对人才跟踪培养,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
目前,全县共有67名急需紧缺人才和36名高层次人才在基层一线任职。2020年有10名高层次人才因工作表现突出获得提拔。
聚焦乡村振兴,东兰县聚力写好“人才篇”。黄惠新表示,将引进更多产业和技术项目入驻东兰,加强引才用才的针对性、专业性,并制定出台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密切相关的人才奖励办法,激励人才不断创先争优。
是新朋友吗?先点蓝字关注“活力柳北”哦~11月10日上午,柳北区召开2021年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柳北区人才工作。区委副书记梁敏娟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聂蓓主持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部
11月10日下午,韶关市曲江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曲江区委书记罗海俊出席会议并讲话,该区四套班子成员及人才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会。会上,曲江区委副书记吕小辉领学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曲江区卫生健康
文、图/钱瑜 杨楚滢 佘振国总面积仅106平方公里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却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超百位,“人才密度”相当大。珠海大横琴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横发公司)充分发。横琴为何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