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梁彬:印象东兰

时间:2022-09-09 01:16:05 | 浏览:453

作者:梁彬来源:当代广西网错过了多次广西之约,2017年10月9日我终于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广西。近些年来,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也屡屡为人提及。而朋友在电话中说:此行的目。提起广西,最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桂林,是漓江,它们早已成为广西的名片。

作者:梁彬

来源:当代广西网

错过了多次广西之约,2017年10月9日我终于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广西。提起广西,最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桂林,是漓江,它们早已成为广西的名片。近些年来,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也屡屡为人提及。而朋友在电话中说:此行的目的地是东兰。

东兰?

对,韦拔群的故乡。

韦拔群,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袖,我是知道的,然而他的故乡东兰,于我而言实在是陌生。

就这样带着客随主便的心情,我开始了首次广西之旅。东兰,就像是个静静的处子,于千里之外等待着我。我想,这便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巴侧山云海。东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飞机飞抵南宁上空,从悬窗眺望这片青山绿水。阳光下,一块块田地错落地嵌在蜿蜒的山间,如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珠链。这里的田不似北方那样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每一块田都依山随势,呈现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对于广西的印象也在瞬间柔美起来。

短短几天的考察,我登上了东兰境内第一高峰巴侧山。拾级而上,凭栏远眺,心下想,眼前的景色应该是对“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的最佳诠释了。四周群山环绕,苍翠延绵,似万匹奔腾的骏马直赴天边。这里的山不似北方的山那样雄奇险峻,虽然眉目清秀,但却是千峦万嶂,层层叠叠,形成了另一种磅礴的气势。苍苍莽莽的云贵高原,就这样展现在眼前了。

贯穿东兰境内115公里的红水河,在板文村、坡白村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U型的大峡谷,人称“红水河第一湾”。

来到这里临河远眺,巍巍一山独立于一湾碧水之中。被誉为东兰母亲河的红水河,像极了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柔地环抱着秀美的山峰。我到过被称为“黄河第一湾”的陕西乾坤湾,两相对比,红水河第一湾确实与乾坤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乾坤湾两边悬崖壁立,黄石裸露,脚下的黄河水更是裹挟着上游的泥沙,浑黄而混浊。而红水河两岸却是万木葱茏,一湾碧水,静水深流。近处的河湾湿地,形成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滩涂,幻化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东兰墨米。东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来到东兰,除了青山秀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空气和吃食了。

来东兰的路上,我们的大巴车途径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经过当地人介绍,我才得知,原来东兰与巴马、凤山山水相连,三县的版图恰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被称作“东巴凤长寿金三角”,而东兰又是这三县中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总数最多,人文历史最为悠久的。

东兰与巴马、凤山一样,都处于中外公认的全球最佳长寿带。据县长介绍,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3万至5万个,有些地方甚至高达5—10万个,而北京、上海只有2000—3000个。负氧离子被称为“长寿素”,它能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难怪来到东兰,我直感觉神清气爽,睡眠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在东兰吃了几餐饭,除了食材绿色、新鲜、无污染外,当地人饮食的清淡,最令我印象深刻。

中国是个美食大国,人们追求美味珍馐,煎、炒、烹、炸,色香味俱全,然而难免高油高盐。在东兰,尤其是在乡间的土菜馆,炒菜的味道多清淡,甚至有些寡淡之感,主食也多辅以杂粮。

东兰的墨米,是这里最负盛名的特产。因其谷壳米粒内外均呈黑色而得名,已经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墨米富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据《本草纲目》和其他药典记载,墨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被称为粮中“药米”。

然而,由于墨米只能间种,所以产量很低。我们坐车穿行乡间时,总能看见一畦一畦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已经抽穗,一片碧绿中不时有一道一道的黑色从眼前滑过。仔细一看,原来这就是间种的墨米,黝黑的稻粒颗颗饱满,点缀在一片绿意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东兰的墨米饭,由少量墨米搭配白米而成,米饭粒粒紫红,既保留了精细粮香软的口感,又增添了墨米身上的营养成分,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一向不爱带东西上飞机的我,竟然也毫不犹豫地买了两袋墨米,宝贝似的装进包里。

当地人说,东兰的蔬菜丰富,最受青睐的多是来自山上、沟边、地角的野生菜:小米菜、筋条菜、红背菜、番薯叶……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他们或素炒,或拌肉、鸡蛋混炒、打汤,或拌豆粉、火麻煮汤,都是各具奇味的美食,令人垂涎。

有苍山秀水,有饱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有绿色的食材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这里的人们不想长寿恐怕都难了。

东兰泗孟梯田。东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九曲河旁的东兰县城小巧玲珑,一条主街熙熙攘攘,九曲河水如玉带般静静地穿城而过。县政府门前的小广场上,老人们闲坐聊天,小孩子嬉戏欢闹,一派怡然祥和。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连县政府的办公楼也只是贴着白瓷砖,朴素而整洁。如果不是挂着县政府的牌子,恐怕都要湮没在四周的民居建筑中了。想想很多地方最宏伟的建筑是壁立森严的政府大楼,我不由得在心底为东兰点赞。

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座谈会上,县长徐迪克向我们介绍了东兰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他不拿讲稿,侃侃而谈,对东兰的地理、民情、经济、扶贫等情况介绍详尽,一个个数字如数家珍。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东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水延绵,河流交错,田地却有限,导致这里的农业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山深路远,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因此还有部分人口至今没有脱贫。看到东兰有这样深谙乡情民风的领导,我不禁对东兰人彻底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又多增添了几分信心。

韦拔群纪念馆。东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到东兰,便不知道韦拔群这一名字是怎样地深入人心;不到东兰,韦拔群这个人物便永远停留在书本上,不会立体。

这里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拔哥”。一声“拔哥”,叫出了亲切,也叫出了信任和爱戴。

拔哥本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为了让更多的贫苦人过上好日子,他散尽家财,毅然投身革命,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农民革命武装。

为了让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听懂革命道理,他用最生动的事例,最浅显的语言发动群众。一根筷子折断了,一把筷子却折不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群众就像一把筷子,敌人不过是一根筷子”。拔哥的宣讲深入人心。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拔哥的队伍,跟着他闹革命。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韦拔群在东兰、凤山两县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卫军,成为百色起义的主要力量,东兰也成为百色起义的重要策源地。

1930年11月,拔哥毅然接受红七军前委的决定,毫无怨言地将自己所带2000多人马还有武器全部交给邓小平、张云逸,让他们带队离开东兰北上,而自己只留下七八十名伤病员,转向东兰继续革命。“一句革命者处处是故乡”体现了拔哥的豪迈气度和坦荡胸襟。而其后短短不到两个月,拔哥竟然又拉起了一支3000人的队伍。可见拔哥在东兰老百姓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号召力。

1932年10月19日,韦拔群遭受叛徒出卖,被害于香刷洞。东兰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将拔哥的遗骸背回,安葬于特牙山上。为了掩敌耳目,还在坟上盖了一座小庙,称为特牙庙。如今,拔哥的遗骸虽然已经迁至东兰烈士陵园,但每逢清明,还是有人来到特牙庙祭扫。

在韦拔群纪念馆,我了解到,韦拔群的亲人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追随拔哥闹革命,几无生还。母亲、妻子、儿女,或病死,或被饿死于山洞,或死在敌人的枪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只有两个妹妹还健在。

韦拔群,这位彻彻底底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他献出的不仅仅是全部家产,还有自己的生命和挚爱亲人。难怪东兰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第一句话总是说:这里是韦拔群的故乡!

东兰烈士陵园。东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离开东兰的那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拾级而上。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里,竹叶柏参天蔽日,一夜急雨,逼走了这里的最后一丝暑气,空气中弥漫着清冽而香甜的气息。东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韦拔群烈士墓就屹立于苍松翠柏下。在纪念碑后方有一道墙,上面镌刻着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牺牲的东兰烈士们的名字。有2258位东兰烈士的英灵安放在这里,当年,他们曾经追随着拔哥足迹,前赴后继,不畏牺牲。

走下台阶,纪念碑前面的空地上,一群东兰当地的阿姨正在跳着广场舞。她们神情投入,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自足、幸福的微笑。看着她们的舞蹈,我忽然想,这不就是拔哥和两千多位烈士们为东兰百姓追求的幸福生活吗?如今,他们在九泉之下应该感到欣慰了吧。

(作者简介:梁彬,《新华文摘》文艺作品主编,编审)

相关资讯

东兰党政代表团到江苏省海安市考察交流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参加座谈会。8月15日,东兰县县委书记徐迪克率党政代表团到江苏省海安市就推动两地教育、劳务输出领域深化东西部协作进行深层次交流,并探求双方在多个领域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推进两地各项事业共同发展,促进双方友好城市建设。

广西东兰:种养产业助振兴

这是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葡萄园(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目前,广西东兰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食用菌、澳寒羊等种养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5月6日,在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葡萄园,村民在管护

东兰县税务局:翰墨飘香写同心,方言税声抒党情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7月15日,东兰县税务局机关党委组织本单位各族税务干部和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法大比拼”活动。该活动在该局红湾书屋进行,现场书写完毕后,由现场干部群众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展示在书屋内留念。

东兰县委员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粤桂协作

7月11日下午,东兰县召开2022年中共东兰县委员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粤桂协作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徐迪克出席会议并讲话,县长韦家甫主持会议。会议专题讨论《东兰县2022年粤桂协作工作方案》,听取2022年上半年粤桂协作工

广西东兰剿匪纪事

解放初, 各区、 乡虽然建立了新政权,但还不巩固,部分地区匪势较强,特别是二区 (今隘洞)、三区(今大同)匪霸猖獗。在县境内活动的股匪有“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黔桂边军 政司令部”所辖的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第十四等五个纵队和“中国民主自由联。

“广西东兰血案追踪”逃匿36年的国民党东兰县长离奇现身省政协

作者 河池市李宁作者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单位、个人及自媒体、网站未经作者书面允许,不得转载、改编本文。否则视为侵权,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一、当年制造震惊全国的“东兰农运血案”的国民党东兰县长现身广西政协会议1963年6月,广西政协大。

必须记住的历史:解放东兰的最后一仗

东兰县曾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辈为之战斗流血的红土地,涌现出韦国清、韦杰、覃健、。作者 河池市 李宁(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任何个人及组织不得转载、引用本文及其段落)广西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

河池东兰:跨市链条式贩卖运输毒品案开庭

日前,河池东兰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王某东、王某、牙某军、韦某增等15名被告人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一案。公诉机关指控:2019年 9月起,常居南宁市的被告人王某东多次以每克420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毒品海洛因贩卖给同在南宁的王某,王某共通过微信。

铜鼓,东兰千年瑰宝

玉林新闻网讯(记者 陈明兰)“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在东兰,12月1日,“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河池市东兰县民间铜鼓收藏博物馆,直面感受这里的铜鼓文化。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壮家建筑风格的杆栏式结构。

世界铜鼓之乡河池东兰,希望对您想了解东兰有帮助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红水河中游。民国元年改为东兰县;2002年归属河池市管辖至今。东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丽江旅游网袁大头银元收藏海外移民资讯网斯洛文尼亚旅游网蜜雪冰城会员日温哥华旅游攻略百色新闻头条网发型设计大全小提琴培训网珠宝首饰网玉林新闻资讯网陀螺山旅游网下午茶文化网花果山旅游攻略小程序游戏开发网
河池新闻头条网-广西河池新闻网最新消息、最新河池新闻今日头条、河池金城江新闻最新消息、金城江六桥最新消息、宜州今日头条、广西宜州最新事件、宜州新区规划新消息。
河池新闻头条网 85522.cn ©2022-2028版权所有